准考证打印入口

2003年4月“美学”串讲笔记(1)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5:52 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选择:
1、“什么是美学”是在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2、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5、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我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7、“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的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8、美学对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美及美的规律、艺术哲学、美感、审美有关系。
9、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等。
*10、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2)美的规律的理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4)艺术本质的理论。
*1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1)美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3)唯物的辩证地看待主客体关系。4)历史感,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结合。
12、西方对美学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美既与事物的客观属性有关,也与人的心意状态乃至于客观的精神世界有关,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7)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14、: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即: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15、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6、、英国“爱德化·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17、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使物成为物的形象,才具有美,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即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18、奥地利美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其美学研究的后期美论中认为:从日常生活语言哲学出发,否定美有统一的本质,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美和艺术”都有“家族相似性”。
19、关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莎士比亚:宇宙的精华,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20、卡尔·波普尔认为,“美的创造,是指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然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质的变化”,因此认为“认为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21、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
22、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23、美感产生的过程: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美感的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首先,美感是适应人害社会实践的需要。其次,审美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再次,人类的美感活动不断地扩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意义。第四,美感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24、美感产生的逻辑:三种因素:人的审美能力的丰收在是美感产生的前提(对牛弹琴);美感的存在以人的审美的心理存在为基础;美感的存在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25、美感的生理基础:(视、听、味、嗅、触 )。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26、1817年,费希纳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以区别于自上而下的研究,
27、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有动物没有的社会性特征;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可见,人的审美感觉的能力,不仅在生理结构上和动物不同,而且在有积累性和连续性上,在通过种族的遗传不断得到发展上,也和动物不同。
28、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相对自由的关系;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生理性的统一,动物的感觉是感性的;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变得高度灵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29、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0、感受:指人对事物的感觉。直觉:直觉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事物的直接观察。
31、美感的直觉性的特点: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透明性
32、完形作用(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就是“整体在先”,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选择作用:人的视觉有种主动选择性。意向作用:人的态度和人的心境与意向都有关系。
33、通感:是人此种器感官与彼种器官相互转换,相互勾通的现象,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例:“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通感作用。例如熟悉大海的人见到大海的画面,就能调动起各种感官的作用,耳朵仿佛听到了海涛的声音,口中有海水的咸味,鼻子似乎闻到海水的腥味。)
34、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4)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矛盾的统一。
35、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尊严的结构。
36、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体积的大)和力学的崇高(力量的大)。
37、崇高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38、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净化又翻译成“卡拉西斯”(亚里士多德)。
39、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发展。
40、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41、模(摹)仿说:由古希腊使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有二种观点:(拍拉图认为模仿是不真实的,是虚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通过模仿可以反映现实的本质)。表现说:标榜“自我表现”,强调天才、想象、直觉。
42、有意味的形式说: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的本质在于‘由意味的形式’”。
43、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44、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艺术品具有人工性;是精神产品,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具有精神性;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有意象性。
45、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符号学美学将其分为二个层次:符号和意义。现象学美学罗曼·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
46、艺术品是由(书中的观点):(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2)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3)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最关键的是通过物质实在创造符号形式,在符号形式中创造活生生的引起读者美感的意象。意象并不一定直接呈现于形式符号层,它往往是借形式符号层的指示,在鉴赏者心中形成现实的、生动的表象。(4)意境超验层:即某些优秀的伟大的艺术品所能达到的意境,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罗丹的《思想者》。艺术品是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
       意境超验层――最高境界
非现实
意象世界层――核心层次
       形式符号层――直接性物质存在
现 实
        物质实在层――间接性物质存在
47、意象的主要类型:1)仿象:注重外形仿真。2)兴象:是以客观现象的物象为引导,启动自内在的想象和情感、联想而产生的,是心中之想。3)喻象:是比喻性的,往往要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某种观念和某种情感,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4)抽象:是艺术意象的一种类型,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48、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49、艺术品的鉴赏过程:观(通过形式符号在直观层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品(直观了解后,进一步展开与深化,使重建的意象得以实现,要全神贯注、用志专一、静心体味)、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高度自由的境界)。
50、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贺拉斯”。
51、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名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52、美育的特点:是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愉快的、不可抗拒的、愉悦的、陶冶性。美感可以超脱生活中的功利,但却不能超脱心灵和道德上的功利。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文学类 2003年4月“美学”串讲笔记(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wxl/3573.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